龍泉遊記

      4月20日,在三師兄的倡導和悉心安排下,我有幸隨師傅、二師兄、三師兄、師姐、阿奪、阿飈師弟、正裕師弟自駕遊龍泉。和煦的春風吹拂面頰,給人壹種暢快淋漓的快感。欣賞著沿途風光旖旎的起伏山巒、滿目青翠。經過5個小時的路程我們到達了龍泉金觀音莊園。走進龍泉金觀音莊園,巨大的青瓷茶壺令人眼前壹亮,中心接待區是壹座古色古香的建築,房屋結構采用了大量的木頭,門、窗、梁柱、家具、都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古樸中透著典雅的大氣。

      久聞龍泉有三寶:“青瓷、寶劍、金觀音”。按我們兩天的行程計劃,第二天上午我們直接奔赴久負盛名的青瓷小鎮。非常幸運,我們恰逢龍窯開窯祭祀大典,參觀了青瓷歷史博物館,穿越到青瓷燒制工藝的歷史長河中。。。。。。龍泉在西晉時便開始有燒制青瓷的瓷窯,宋元之際進入鼎盛時期,形成了著名的龍泉窯系,為宋代中國最大的瓷業中心,前後輝煌了數百年。據史料記載,在宋元時代,“甌江兩岸,瓷窯林立,煙火相望,江中運瓷船只來往如織。”

      龍泉青瓷有哥窯和弟窯之分。哥窯特點是黑胎厚釉,瓷器釉面布滿裂紋,呈現金絲鐵線、紫口鐵足的特征。由於窯溫不易控制,優等青瓷極難得,往往成為帝王將相專用;弟窯的特點是白胎厚釉,外形光潔不開片。弟窯瓷品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賞之讓人心情暢然。在宋、元時,出口到外國的龍泉青瓷大多是弟窯所產。 龍泉青瓷史上幾經興衰。壹九五七年,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批示恢復青瓷生產。五十年來,龍泉青瓷又開始聲名鵲起,重鑄昔日輝煌。

      下午,我們壹行又前往當地規模最大的龍泉寶劍廠參觀龍泉寶劍的鍛制過程。龍泉劍,又名龍淵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是中國古代名劍,誠信高潔之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相傳歐冶子和幹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鬥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故名此劍曰「七星龍淵」,簡稱「龍淵劍」。

      兩天的行程匆匆但感悟頗深,正所謂:“青瓷開窯觀哥弟瓷中天地,寶劍出鞘感莫幹鋒裏劍魂。”兩天裏,白天、我們尋青瓷源、問寶劍處,晚上圍坐師傅邊煮古樹茶、論合老拳。我想從青瓷、寶劍的制作、冶煉鍛造工藝過程的艱辛與精妙與合老拳的修煉漸進有異曲同工之處啊... 壹件青瓷器皿要從采石—練泥—成形—修杯—曬杯—裝飾—素燒—施釉—燒窯。壹把龍泉寶劍從原料到成品須經過打杯—熱鍛—鏟—銼—鏤花—嵌銅—磨光—裝潢等28道工序。合老拳的修練不也是要經過壹步步從思想理念的變化,從身體材質的蛻變,在師傅悉心教導下從抓筋、站樁、排打、拳架(分不同段位)、盤腰..... 從“腕、肘、肩、腰、腳跟”間三者的對應關系,“點、段、線、面、體”的轉變、從壹維、二維、三維幾層維度轉化、萬字步伐、萬字身法(萬字從地面到萬向立起成球),從氣順、肌松、筋暢、骨正、神凝五要的漸進...很幸福、很幸運遇到恩師,我越來越感悟到在師傅言傳身教、旁征博引地講解拳理時、並創意、創新地提出“知、行、體合壹”理念時,合老學已經在形成壹個人類運動學新體系、並且層次越來越分明、理論思想越來越走向完善健全。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能有福修煉合老拳、有緣走進合老文化將是我人生最大的福報和追求.....

                                                                                                                        2018年5月11日

                                                                                                                    合老閣第十三弟子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