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老拳之肌松

        肌松與氣順,可謂是一對孿生兄弟,肌不松,難以致氣順;氣不順,也有礙於肌松,他們是相輔相成,相因相生的,故而習者不可以割裂、靜止的觀點視之。

      “肌”,【說文】:肉也。從肉幾聲。“月”也就是“肉”,在漢字的造字中,已經成為了一個偏旁部首。我們不難發現,凡是涉及到人體組織器官的字,都在使用它。因此,合老拳所言“肌松”之“肌”,並非僅指我們一般認識上的“肌肉”之“肌”,而是包括臟腑在內的,人體所有肉質器官和組織。

      “松”,即放鬆,不緊張,不僵硬,不相抗之意。

       合老拳所言之“肌松”,即是通過合老拳特有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使得我們外在肌肉放鬆,內在臟腑平和,清濁以分,氣血以流;在受到外力時,能做到不相抗於人而重心不失,不主動於己而身體不散。此合老拳之“肌松”也,惟有潛心揣摩其理,朝夕體悟其機者,方可有得。

      《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人與草木,其理皆同,凡堅而不柔,強而不弱者,必至過剛宜折;只有柔而能和,弱而不猛者,才能持久不壞,不自蹈於死之徒,可比蒼翠之松針,嬌嫩之小草,看似柔弱,實則生機勃勃,能鬥霜雪,可禦颶風。

       合老拳之“肌松”,蓋在求外在肌肉放鬆,內在臟腑平和,以致經絡通暢,氣從以順,性情平和,行事寬恕,做到不自是於己,不爭強於人,然則養生之理可悟,化力之法遂得。

       合老拳所求之“肌松”,實有自上而下,由裡及表,先局部再整體的次第和要求。粗略言之,兩儀樁、摶體及合老拳架則是修習上述不同次第之肌松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兩儀樁旨在上下分清濁,而清濁得分、重心下移是做到第一層肌松的前提和基礎;摶體旨在配合摶氣,以求臟腑放鬆平和,並非為了提高身體的柔軟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切不可誤解,否則就有違第二層肌松之精義,為此,摶體練習時不可憋氣,不以力抗;任何“自主、有為”的松,均屬局部松,並非真松,看似一處放鬆,實則是以另一處或多處僵硬為代價,一遇外力,勢必全身僵硬。為此,只有通過對合老拳架的孜孜以求,才可能得整體“肌松”。故,所有這些,舍合老拳架不得。